大多的家長都希望小孩多背單字,但其實學習語言的重點是「如何使用單字」。
背單字
背單字固然重要,但我們身處的學習環境和我們習慣的學習方式,讓我們讓我們常常只是死背單字,無法將這些單字融會貫通到日常生活中,進而產生所謂的中式英文。
從前的學習英語模式,可能是用單字書,一個英文字對應一個中文意思,這種方式沒有說不對,但是沒有辦法讓他們有真正使用的機會。因為這種「一個英文單字對應中文解釋」的學習方法,讓台灣學生常常會寫出「中式英文」。
例如:I want go out to play. (我想出去玩。)
但這也不能怪學生,畢竟沒有使用的環境,要創造外語的思維真的是太困難了。
這將在未來的專欄中跟大家討論。
回到背單字這主題上,我們常常說,希望學生從上下文中來理解英文,而不是要看懂每一個單字,但是這種想法也不適合每一個小孩。
模糊容忍度
首先,老師或家長們必須先理解學生在學習中的模糊容忍度(Ambiguity Tolance)。
模糊容忍度 (Ambiguity Tolance) 又稱為「歧義容忍度」,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不確定的語言現象時,心理上的容忍程度」。
心理學家 Budner(1962)最早提出相關概念,其後被延伸至第二語言學習領域。
舉例來說,很多老師會說在看一句句子時,遇到不會的單字先不要查,先試著用上下文來判斷該字的語意,這點在學習上絕對沒錯,但是不適合在每一堂課及每一次閱讀時都使用這樣的學習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
1. 對於模糊容忍度低的同學,他們會需要清楚的解析及大量的補充單字,甚至寫下筆記;
2. 對於模糊容忍度較高的同學,可以先略過該單字,並以整體的文章概念及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著手學習。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學生很喜歡單字課或句句文法解析(Intensive Reading),有些則喜歡帶過即可的廣讀閱讀課程(Extensive Reading)。
先理解自己的學習模式、了解孩子的學習模式、老師清楚自己的教學方式,才能讓學習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