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比較沒有在關注教育的朋友,大概不知道現在的「國文課」已經跟以前大不相同了。
你印象中的「國文課」是什麼樣子?我猜,應該是充滿枯燥的文言文,然後被老師逼著背誦注釋與修辭法,考題充滿國學常識(例如樂府詩與古詩的差異之類的)…… 吧?
實際上,現在的國文課已全然不是這麼一回事。只要你願意去下載最近幾年的國中會考或高中學測考題來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現在的國文考題除了基本的語文題型之外,幾乎都是「閱讀測驗」。
對現在的學生而言,背注釋、背修辭法、背國學常識,背《搶救國文大作戰》等等,意義已經不大,因為現在的大考趨勢是在考「閱讀素養」,不是在考記憶或背誦。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學生從小就有閱讀習慣,那他根本不必花太多心力準備國文考科,一樣可以考到滿級分;反之,若學生從未養成閱讀習慣,那他就算把《搶救國文大作戰》背到滾瓜爛熟,還是可能會考得慘不忍睹。
「養成閱讀習慣」說起來好像很容易,但對於現在的孩子而言,可能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現在的孩子是所謂的「 i 世代」,他們是滑手機長大的一群人,是網路世界的原住民,他們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追劇、看短影音或娛樂影片,只有迅速而強烈的聲光效果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尤其喜歡一心多用。相比之下,「閱讀」對他們而言實在是太無聊了。
很多父母會問:「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我覺得,解答這個問題的第一步其實是先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為什麼孩子會不喜歡閱讀?
為什麼孩子不喜歡閱讀?
先找到孩子不喜歡閱讀的原因,就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畢竟知道原因之後我們才有辦法對症下藥。
若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閱讀」之所以無聊,其實是因為「閱讀」的本質就是安靜與專注,閱讀的過程更需要思考、組織與消化。即使是一篇簡單而有趣的寓言故事,如果孩子無法安靜下來,從第一句專注地讀到最後一句,他就是無法讀懂這個故事,更何況去了解其中的趣味呢?
相較於「閱讀」,我們的孩子更願意選擇去看短影音,因為只要 15 秒到 30 秒的時間,他就可以得到立即的樂趣;而且這些短影音通常沒有什麼內容,他不必動腦去思考其中可能蘊含什麼深意,只要看一看、笑一笑就可以滑過去,接著再看下一個影片。
其實不只是孩子,我們這些大人也有類似的問題。就以我自己為例吧,我也喜歡在下班後一直無腦地滑手機,我也喜歡一心多用,一邊用電腦播影片,一邊做家事,再一邊與朋友通話 …… 長期沉浸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與孩子都被養成了不能安靜、不能專注、也不會動腦思考的性格,這一切都只會使人離「閱讀」愈來愈遠。
身為家長,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這樣的狀況發生?我想,強硬禁止孩子使用手機是沒有用的,因為他們就算不能看手機,也不會選擇去看書,因為他們本來就沒有閱讀習慣,也可能早就失去從閱讀中獲得樂趣的能力了。
關鍵在於閱讀的樂趣
不曉得您發現問題的關鍵了嗎?—— 關鍵就在於如何找到「閱讀的樂趣」。如果一個人覺得做某件事情是有趣的、快樂的,那他自然而然就會想去做那件事,根本用不著去逼迫他。
但是到底該怎麼做呢?該如何找到閱讀的樂趣?是要挑選一些有趣的書嗎?那到底什麼樣的書才是有趣的書呢?買了這些「有趣的書」真的就能引發閱讀的興趣嗎?萬一孩子還是不肯閱讀怎麼辦?
這是一個大哉問,也是我們這個專欄將要持續探討的問題,敬請各位持續關注我的文章。我是專欄作家「厭世哲學家」,具有語文教育方面的專業,希望我的分享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發。
專欄作家
厭世哲學家
高中教師,台大中文所碩士,研究專長為中國古代哲學與文化。
現經營FB/IG粉絲專頁「厭世哲學家」,致力於推廣古代文化與思辨教育。
曾在誠品、欣講堂擔任專欄作家或舉辦講座。
已出版著作《厭世講堂——顛覆人生的十堂莊子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