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不能回娘家、端午節就是要吃粽子。
沒有為什麼!
這是在台灣很常能聽到的家庭對話。
但是這些習俗類的傳統,難道真的沒有為什麼嗎?
在我的教學生涯裡,在未來成功創業或是擔任較高階職位的學生,大多都是有著豐富好奇心的學生。
好奇心能讓學生在學語言時駕輕就熟,也能讓他在人生的道路上發掘出諸多的可能。
擁有好奇心的學習外語相當於探索「另一種思考體系」。
也就較能讓我們擁有與自己熟悉事物截然不同的「新思考方式」,那麼看這個世界的觀點就會改變。
很多家長都說,我的孩子對這個題材或這樣的閱讀沒興趣,但會不會其實是你還不夠了解他呢?
在電影樂來樂愛你(Lalaland)當中,男主角對女主角說:「你不喜歡爵士樂,是因為你還不懂爵士樂。」
在現在的手機網路時代,大數據會不斷推送我們感興趣的主題,這也變相地阻止我們有機會去探索其他領域的可能,別說探索了,連入門瞧一眼都顯得困難。
回到開頭的兩種習俗,其實父母可以做的是在小孩還小的階段,俗稱「為什麼階段」,
陪著小孩找出每個答案的真正原因,並陪著他們一起再次提問,「滿足好奇心、培養好奇心、發揮好奇心」,這三階段是學習語言乃至興趣發展及職涯探索中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