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的親子期刊及教育者都在強調的「0 - 6 歲語言敏感期」是什麼呢?
語言敏感期是兒童對語言最有興趣及有學習渴望的階段。
蒙特梭利指出該概念意指「孩子在不同年齡層或階段,對特定行為、動作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好奇。敏感期是短暫的,錯過就不會再出現了。」
語言敏感期的兒童對語言充滿好奇,若家長能在該期間給予孩子『有意義的回饋』,孩子的邏輯培養、思維能力及溝通技巧都會較優秀。
1980 - 1990年代,非常多的語言學及教育學家針對有意義的親子回饋給出建議,Olson, Bates, and Bayles 等多位教授分別在 1984 年及 1986 年的研究指出,父母的回應 (maternal responsiveness) 對於孩子的單字及語言發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簡單來說,若小孩開始十萬個為什麼的時期,「為什麼都會亮?」、「為什麼打開水龍頭就有水?」、「為什麼有地震?」、「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大多父母會因為工作上壓力或當天心情不同而給予不同的回應,也有些父母會因為覺得「煩」而給予小孩負面的回應,「啊!煩死了,怎麼這麼多問題!!」。
其實早在 1973 年,Nelson 教授就對於此類回應給出了想法,若父母在語言敏感期對於小孩的回應以較少的單字或不適合的用字和態度,都將會負面地影響小孩的語言發展。
很多父母也因為工作關係,將培養小孩語言能力(母語及英語)直接認為是學校老師的責任,但我們都知道真正相處及學習最佳的時間段是親子的相處時間。
Furstenberg, BrooksGunn, & Chase-Landsdale 等教授在 1989 年針對「未婚懷孕的青少年媽媽對小孩語言發展」做研究,結果顯示小孩在日後長大對於語言的表達能力及語言邏輯架構都遠遠不及同年齡層的小孩。
- 教養小提醒
讓孩子的生活中充滿語言吧!
陪他聊天、反覆的唸、讀孩子有興趣的繪本給他聽就是在累積他的資料庫,絕對不要用考試、小故事大啟示或充滿目的的方式陪讀,那會壞了孩子閱讀的胃口。
但在6歲之後的教養該怎麼做呢?
我們會在下一篇的專欄中探討,課堂中老師會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敏感度?為什麼長大了「語言敏感度」依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