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小時候常在上英文課時常會因為一個問題感到困惑?
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我總是回答: I want to be a singer, an artist, or a professor.
(我想當一名歌手、藝術家、或一名教授。 )
但老師會說,給我一個答案。
我的答案就被迫被修正為:
I want to be a professor.
但我內心總是很糾結,為什麼只能選一個呢?
為什麼我不能像藝人一樣影、歌、視三棲呢?
難道人沒有辦法同時精熟於兩項或更多的專業嗎?
如果一個小孩說:「我想當心理醫師跟一個小提琴製作師。」
大人總會說:「真可愛,但你不可能同時做這兩種工作。」
這是 Bob Childs 博士,他是一名制琴師及心理治療師。
另一位是 Amy Ng,一名雜誌編輯,隨後成為一名插畫家、企業家、教師及創意總監。
當然很多大人會說,這都是倖存者偏差,如果樣樣都通,往往樣樣都鬆。
就連教書時,一名老師是雅思及多益教師,也會有人質疑這樣是否專業。
在台灣,主流價值觀認為的「一個人最好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並以此為志業」,這不該被視為唯一的興趣探索管道,但絕對是一條較安全的道路。
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小孩可以專精於一項專長,至少可以有個飯碗。
但我們往往忽略了多重探索,其實也可以幫助孩子找到一生所愛。
這個議題較廣,我們將分成上下集分享,今天先跟大家分享什麼是「多重潛能者」,下一篇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很愛的一本書《跨能致勝》來探討小孩的志向該從小培養嗎?
▍什麼是多重潛能者?
從自身的學習生涯回顧,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奇怪,每次下定決心要去學習一個領域時,都非常有熱情和衝勁的,但總會在學習到一個階段時又想延伸至類似或是不同領域。
小時後會不斷被師長批評這樣三分鐘熱度,沒有定性。這個困擾在我心中萌芽,在看過了艾蜜莉霍布尼克(Emilie Wapnick)的TEDtalks演講及閱讀她所撰寫的《沒定性是種優勢:獻給還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的人》後,發現原來我並不「奇怪」,這世界上還有很多和我一樣特質的人存在。
我們不是特例,我們是多重潛能者(Multipotentialite)。
多面向發展或多重潛能者往往有以下特質:
一、融合各種點子
常常結合兩個以上的概念,化為新點子,且跳躍性思考,很多時候是創業所需要的創意,但也常常被誤解為說話沒重點或太跳躍了。
但也因為我有教育、語言學、也自學了時尚史、心理學、社會學等等,有很多的學習背景,再加上曾在企業體系工作過,因此邀請我演講的主題並不僅限於英語專業,更包括社會學分析、人際溝通以及語言學如何影響個人心理及社會等等。這些都是我可以結合過去所學,在課堂中發展出與其他教師截然不同的特色。
二、快速學習
每次要學習新事物時都會有很多恐懼,但多重潛能者相對不太需要經歷「重新開始」的徬徨,可以降低壓力。比如在英國念語言教學碩士時,可以更清楚自己想要的研究方向,搜尋資料的效率、理解相關的概念時,也較其他同學來得快速。
三、適應力強
多重潛能者不會太過害怕新事物,反而可以在各種活動之間靈活轉換,這種能力讓我們成為不可或缺的人才,不容易被取代。
四、大局思考
相較於專才,多重潛能者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因為接觸過不同的刺激,廣闊的視野讓我們能發現系統性的問題,洞悉不同事物間的關聯與交互作用,而不只用自己對單一領域的深入了解來看待很多事。
五、聯想與溝通翻譯
在工作上與一些專家交流時,多重潛能者會運用對方的「語言」來交談,這是因為有學習到相關領域的知識,所以更知道如何和該領域專家交流。
結論,我們或許不要再問小孩你長大想做什麼工作?
而是「你對什麼感興趣?」
或許可以陪著小孩們一起釐清他心中的聲音,並陪著他一起規劃及給予支持。